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新增“气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生!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10-20

本网讯 刘昊亚图文报道近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 2023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4〕20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中飞院增列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包括“气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次增列后,航空气象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3个,包括“大气科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气象”及“环境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应用性人才、建设“气象+”学科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以上三个学科均已开始招生,欢迎立志投身气象强国和民航强国建设的广大考生踊跃报名。

一、航空气象学院概况

航空气象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的以航空气象为特色的二级学院,现有大气科学、气象、资源与环境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设立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信息与大数据、航空气象资源与环境、航空气象工程与技术六个研究方向。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教学与科研并举并重,坚持“特色立院,科技强院”的原则,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民航发展中的相关突出问题开展研究,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现有教职工47人,专兼任教师44人,其中博士学历教师31名,他们当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天府峨眉”、四川省“特聘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专家人才,以及多名获得民航教学成果奖、四川省青教赛优秀奖,学校“蓝天耕耘奖”、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名师。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团队包括18名校内导师及21名行业导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够在民航、气象、环境、国防等部门从事业务、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图片源自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公众号)

二、科研创新及专业技术实践

航空气象学院教研团队研究领域以航空气象为主,并向大气科学相关领域延展,以航空气象及飞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大飞机试飞特殊气象保障技术、航空与气象融合、航空气象人工智能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开发为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学院在高原气象、航路危险天气监视预警、机场终端短时临近预报与管制技术优化、航空高影响天气的机理研究与预报等领域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2项,累计经费超过2000万元。

学院拥有高水平、特色化的科研平台,其中于2022年11月获批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是在气象与民航融合领域孕育重大原始创新、解决国家和区域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学术平台。此外,学院还有与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联合成立的“航空气象创新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校级实验室“航空气象数值预报研究中心”及“航空气象AI创新研究所”等多个国内领先的科研平台。学院现为“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委员单位,是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航空气象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气象分会依托单位、新疆大飞机气象创新中心理事单位。学院于2024年9月整体搬迁中飞院成都天府校区,具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三、学科专业介绍

1.大气科学(学术学位0706)

学位授权点于2021年取得授予权,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民航发展中的相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行业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瞄准航空高影响天气气候成因机理及其对航空运行过程的影响特征和物理机制、航空气象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素养全面、知识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研究方向简介:

(1)气象学:研究锋面、气旋/反气旋、急流、雷暴和低云低能见等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观测、特征、成因机理及预报方法;航空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发展和民航数值预报产品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气象中的应用。

(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研究涉及云微物理、边界层大气、以及航空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领域;研究飞机积冰、雷电、雾、低空风切变等现象的探测、特征、成因机理及预报方法。

(图片源自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2.气象(专业学位0751)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24年取得授予权,以行业融合和学科交叉为特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航空业发展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围绕气象前沿科技、工程技术和示范性应用等开展研究,培养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航空气象实际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总要求,在航空气象技术与应用领域通过不断优化实践课程强化学生专业实操技能,满足精细化气象服务岗位要求;围绕“智慧民航”发展规划,在航空气象信息与大数据领域通过针对性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培养一批站在气象科技发展前沿,具备创新融合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研究方向简介:

(1)气象服务与应用:旨在增强航空气象服务与保障技术研发能力,提供高质量的航空运行气象决策服务和应用支撑。依托我校民航特色多学科交叉和协调发展优势,研究方向涉及航空高影响天气探测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远洋气象导航、绿色低碳航空、通航及无人机等的航空气象保障;国产民机研制与运行全流程气象保障技术与标准;气象卫星载荷机载校验评估(航空遥感)技术等。培养航空气象服务相关方法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2)气象信息与大数据:旨在推进航空气象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高航空气象智慧化服务能力。依托我校航空气象数据平台和高性能计算平台,研究方向涉及航空气象大数据处理、挖掘、可视化技术;航空气象信息与航空运行的智能融合应用技术;气象无缝隙融入智慧航空关键技术与标准;航空气象数字孪生与仿真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与航空气象数值模式的融合应用。培养能运用新技术进行航空气象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集成开发及实用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图片源自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3.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学位0857(085701))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21年取得授予权,以行业融合和学科交叉为特点,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民航发展中的相关突出问题,瞄准气象及民航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需求,围绕前沿技术、工程研究和示范性应用开展研究,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素养全面、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知识应用能力和科学适应能力,能解决重要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研究方向简介:

(1)航空气象资源与环境:航空高影响天气及预警预报技术,国产民机研制与试飞的特殊气象条件探寻,大气环境与航空运行,气候变化与航空活动相互作用等。

(2)航空气象工程与技术:航空高影响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开发,气象因素对机场选址影响评估,遥感探测技术在航空气象领域的应用,气象与航空运行的信息融合技术开发,民航气象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民航气象风险识别评估技术等。

(图片源自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我校学生毕业后,如欲从事民航特殊岗位,身体健康标准参照《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执行。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 2025 年 9月 1 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25 年 9 月 1 日,下同)或 2 年以上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学制、学费、招生人数与培养方式

(1)学制:3年

(2)学费:12000元/年

(3)计划招生人数:大气科学30人、气象30人、环境工程30人(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4)培养方式:全日制

六、报考流程

报名时间:预报名2024年10月09日-12日正式报名10月15日-28日(9:00-22:00)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报考单位:(10624)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报考方式:21(全国统一考试)

报考院系:航空气象学院(012)

报考专业:大气科学(070600)、气象(0751)、环境工程(085701)

七、考试

八、录取

我校在经过复试和思想品德考核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

九、奖助学金

(1)助学金

我校录取的2025级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享受每生每学年6000元助学金。

(2)学业奖学金

面向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开设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100%覆盖,最高12000元/年。

(3)专项奖学金

我校为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各类专项奖学金;我校为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提供“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机会。

十、其他

(1)本招生章程与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如有不符,以国家政策为准。

(2)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3)我校招生信息公告及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可到我院研究生处官网(http://grs.cafuc.edu.cn/index.htm)查看。

(4)气象学院招生咨询:刘老师 liuhy@caf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