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航空气象学院简介

航空气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下设的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2021年7月,目前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航空气象为特色的二级学院。现有应用气象学(航空气象)、大气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学院下设航空气象教研室、大气科学教研室和气象实训实习中心等3个教学单位,拥有多个院企合作的科研平台和教学实训平台。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坚持“特色立院、科技强院”的原则,遵循“突出特色、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发展思路,将服务民航强国建设为己任,紧紧围绕航空特色;以创新带动高质量教学,以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创新催生高水平科教成果,以创新增强应用支撑能力;大力倡导开放合作,通过开放合作吸纳先进理念、紧跟学科前沿,通过开放合作拓宽创新视角、提升创新实力。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中飞院“以飞为主,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重要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专兼职教师36人。高级职称1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6.1%。博士25名(含2名博士后),占专业技术人才的69.4%。1名教师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天府峨眉计划”,获四川省“特聘专家”人才称号;1名教师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教师获得第六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优秀奖。今后几年,依托中飞院人才政策,学院还将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秀,有力支撑航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师资队伍。

建设特色专业学科:固本专业教育,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引领专业发展水平。专业建设坚持“质量优先,注重内涵,做强专业”的原则,强化应用气象(航空气象)专业和大气科学专业的特色和内涵。学科建设坚持“前沿引领,项目支撑,做精学科”的原则。建成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互有特色、各有侧重、互补共赢的学科培养体系。

重培养促就业:学院应用气象学专业2016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2021年实际报到162人,较2016年增长3倍。本科生年均就业率达88.84%,2020届最高达到92.86%,学生绝大部分就业于民航领域,就业质量较高。累计获全国大气科学类专业大学生天气分析与技能预报大赛个人二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中国气象现代化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等高级别荣誉奖励6项(次)。

建平台强科研:学院拥有包括学校五个分院机场地面航空气象探测网和400余架教练机组成的空地一体化大气观探测体系,建有高性能计算中心、航空气象数据平台;并与三星通航开展合作,拥有国内领先的大气环境综合飞机探测系统。我院拥有中国气象局航空气象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室)。我院与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联合成立“航空气象创新应用示范中心(联合实验室)”,拥有“航空气象数值预报研究中心”“航空气象AI创新研究所”等校级创新团队,并积极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完善平台建设。我院在高原(航空)气象、航路危险天气监视预警、机场终端短时临近预报与管制技术优化、雷暴/大风等航空高影响天气的机理研究与预报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和省部级项目。

拓交流促合作: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项目航空气象教学,参与南苏丹气象人员高阶培训等多项国际教学工作。组织召开航空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气象和民航部门、相关企业等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航空气象学院将坚决响应学校党委十四届六次全会“行胜于言,真抓实干”的号召,笃定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构建起民航特色鲜明、声誉良好的国内一流航空气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成为民航气象高端人才、技术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成为航空气象科技创新的新平台、主动服务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基地。

(2023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