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张宇,女,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干旱预测、大气环流异常对区域旱涝影响方面研究工作。
以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Sci1篇;合作完成核心论文19篇。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司局级项目2项;参加完成省部级项目7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省级荣誉称号1次。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2003.9~2007.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7.9~2012.6: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学专业,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2.7~2022.3: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监测与预测室;
2022.4~至 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
三.参加科研项目及主要成果
主持在研:
2023.9至今 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协同作用对我国川渝高温热浪影响研究(PHD2023-021)
主持完成:
2014.09至2019.09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配置异常对西北区东部夏季旱涝影响(博后项目)
2017.01至2018.12西北地区夏季旱涝模型初步建立及应用主持完成(甘肃省气象局人才项目)
2013.07至2015.07我国西北旱涝年南亚高压异常状况研究(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项目)
2020.11至2022.12夏季南亚高压型态异常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区域性差异的影响(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参与完成:
2015.01至2018.12干旱气象科学研究--我国北方干旱致灾过程及机理参与完成(重大行业专项)
2010.09至2013.12多时间尺度干旱监测与预警、评估技术研究参加完成(行业专项)
2009.07至2012.07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玛曲)降水资源调控技术研究-子课题“影响玛曲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背景分析”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2007.01至2011.12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
2018.01至2020.12增温和降水集中度及雨强变化对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的影响研究(国家青年基金)
2017.01至2019.12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部干湿反位相变化影响机制(国家青年基金)
2018.01至2019.12青藏高原积雪与ENSO的关系及其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的影响(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四.论文与论著
(1)论文
[1].Zhang Y, Liu K, Li Y, et.al. Water Vapor Changes Affect Cross-Seasonal Strong Drought Events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J].Front. Earth Sci. 2021(9):609321.doi: 10.3389/feart.2021.609321
[2].张宇,冯建英,王芝兰,等.2018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8, 36(06):160-168.
[3].张宇,王芝兰,沙莎,等. 2018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成因[J].干旱气象,2018,36(05):172-180.
[4].张宇,王素萍,冯建英. 2017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 2018, v.36(02):178-185.
[5].张宇,张良,王素萍,等. 2017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 2017(05):193-199.
[6].张宇,王素萍,冯建英.2015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5,33(06):1050-1057.
[7].张宇,王素萍,冯建英.2015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5,33(03):528-534.
[8].张宇,李耀辉,王式功,等.中国西北地区旱涝年南亚高压异常特征分析.中国沙漠,2014,34(2):535-541
[9].张宇,李耀辉,刘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黄淮海夏季区域降水异常的影响.干旱区研究,2015,32(3):518-525
[10].张宇,李耀辉,王劲松,等.2013年7月我国南方异常持续高温成因分析.热带气象学报,2014,30(6):1172-1180
[11].张宇,李耀辉,魏林波,等.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对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干旱气象,2013,31(3):464-470
[12].张宇,杨德保,王式功,尚可政.1975-2008年青藏高原冬季气温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01):72-76.
[13].刘抗,李照荣,张敏,张宇*.中国西北四省区四季变化时空特征[J].干旱气象,2018,36(05):767-775.
[14].冯建英,张宇,王素萍.2016年夏季全国干旱分布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6,34(05):912-917.
[15].王素萍,张宇,冯建英.2015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5,33(05):888-893.
[16].王芝兰,周甘霖,张宇,李耀辉,董安祥.美国干旱监测预测业务发展及其科学挑战[J].干旱气象,2019,37(02):183-197.
[17].张良,王素萍,张宇,冯建英.2018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成因分析[J].干旱气象,2018,36(03):529-534.
[18].董安祥,李耀辉,张宇.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高原气象,2015,34(3):771-776
[19].董安祥,方锋,张宇,等.河西走廊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干旱气象,2014,32(4):576-581
[20].董安祥,胡文超,张宇,等.河西走廊特殊地形与大风的关系探讨.冰川冻土,2014,36(2):347-351
[21].董安祥,李耀辉,张宇.1942年中国北方八省市大旱的成因.地理科学,2014(34):205-210
[22].刘抗,李照荣,张宇.1971-2010年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变化特征.中国沙漠,2014,34(3):805-813
[23].李江萍,杜亮亮,张宇,王嘉媛,王劲松,王式功.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J].高原气象,2012,31(06):1582-1590.
[24].石彦军,任余龙,张宇,周甘霖,尚可政,王式功.BCC_CSM气候模式对中国区域500 hPa气候要素模拟能力的检验[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6):54-62.
[25].李艳,马百胜,朱昌权,张宇.甘肃省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环流成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03):347-356.
[26].任余龙,石彦军,王劲松,张宇,王式功.西北春季标准化降水指数及干旱时空特征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13(03):340-346
[27].李江萍,李俭峰,杜亮亮,张宇,王式功.近50年夏季西北暴雨特征和水汽轨迹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13(04):474-482
[28].任余龙,石彦军,王劲松,张宇,王式功.英国CRU高分辨率格点资料揭示的近百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6):63-68.
[29].杜亮亮,杨德保,王式功,李江萍,张宇,董安祥.玛曲地区5—10月水汽通量及强降水水汽来源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05):55-61.
[30].任余龙,王劲松,石彦军,舒建川,李忆平,张宇,段海霞.NCAR CAM3全球气候模式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模拟检验[J].干旱气象,2013,31(02):231-239.
[31].黄小燕,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王芝兰,王圣杰,张宇.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及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5,35(05):1359-1370.
[32].张强,姚玉璧,李耀辉,黄建平,马柱国,王芝兰,王素萍,王莺,张宇.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气象学报,2020,78(03):500-521.
(2)论著
[1].气象干旱年鉴(2013年),执笔第一、二章.
[2].气象干旱年鉴(2014年),执笔第一、二章.
[3].气象干旱年鉴(2015年),执笔第一、二章.
[4].气象干旱年鉴(2016年),执笔第一、二章.
[5].气象干旱年鉴(2017年),执笔第一、二章.
[6].中国三千年旱灾实录,参与编撰部分章节。
五.获得奖励、荣誉称号
省部级:
张宇(1/7),西北地区夏季关键影响因子综合作用下干旱动态预测技术研究,甘肃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年.
张宇(8/10),青藏高原东源水汽通道关键区域大气综合检测系统建立与应用,甘肃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
2021年甘肃省省直机关“青年学习标兵”荣誉称号。
司局级:
张宇(6/7),多时间尺度干旱监测预测评估平台,甘肃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
张宇(1/7),甘肃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
张宇(7/10),气象干旱指标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适应性研究,甘肃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
张宇(9/10),GRAPES_SDM沙尘模式和CABLE陆面模式的发展及其应用推广,甘肃省气象局,成果推广,一等奖,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