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航空气象学院"红云科研先锋党支部"践行生态使命,以党建引领筑牢防沙屏障

发布人: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4-22

本网讯 谷娟 宋都笃图文报道:近日,航空气象学院"红云科研先锋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师生党员赴甘肃省民勤县开展"无畏艰险战沙海,科研攻坚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为指引,通过生态修复与科学观测深度融合,推动党建与科研双融双促。

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师生党员在张廷龙副院长的组织带领下,积极投身到沙尘暴观测的前沿阵地。4月11日,当沙尘暴猛然来袭,狂风肆虐、沙粒如刀的恶劣天气中,科研团队毅然逆风而上施放探空气球,即便是在狂风裹挟沙粒猛烈撞击帐篷的极端条件下,他们仍然毫不退缩,确保科研设备的稳定运行,为研究沙尘暴形成机制提供关键数据。支部成员们亲手触摸着那些被风沙侵蚀的观测设备,深刻体会到"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科研人员无尽的心血与付出"。这种"以沙为岗、以苦为荣"的崇高科研精神,成为他们践行"科研攻坚党旗红"的鲜活典范和生动教材。这种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进一步坚定了支部成员们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念。

活动中,支部成员参与了青年林基地植树行动。面对车辆陷沙、沙漠土地坚硬等困难,师生党员齐心协力推车、栽种梭梭苗,累计完成300余株苗木种植。学生党员邬涵皓表示:"每株树苗都是对抗荒漠化的希望,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这一实践与"请到民勤种棵树"等社会公益项目形成呼应,展现了青年一代参与生态治理的责任担当。

在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师生们近距离观看历史照片、治沙工具等实物史料,了解民勤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演变历程。民勤人"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治沙精神,与"三北"工程"替河山妆成锦绣"的战略定位深度契合。支部成员深刻认识到,生态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任务。

在青土湖畔,师生们亲身感受到曾经干涸51年的湖床,如今已恢复26.6平方公里湿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通过对比2010年3平方公里初始水面与当前生态修复成果,支部成员直观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党建引领科研、科研服务国家"的理想信念。

此次实践活动构建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成果感悟"的立体化教育模式。在沙尘暴观测站,学生党员掌握了沙尘数据采集方法;在治沙纪念馆,系统学习了生态治理理论;在青土湖,见证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成效。通过"党旗红"与"生态绿"的深度融合,支部成员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更在思想上实现了"从科研参与者到生态卫士"的角色转变。未来,航空气象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科研"模式,为筑牢北方防沙带、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气象智慧。

图1

图2